医疗界新闻“里氏10级”医疗圈大地震背后的社会资本办医囧途多肽链对话李定纲
时间:2025-07-06阅读数:11
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龙头,北大医疗是中国起步最早、品牌影响力最大、医疗资源最丰富并拥有成功整合提升经验的领先医疗集团。
然而2019年冬,北大方正因无力兑付一笔20亿元本金的债券一事,揭开了千亿帝国百亿债务缠身的真相,昔日受资本哄抢的对象变成了不敢轻易接盘的烫手山芋。
从宣布破产重组、正式进入司法程序,到今年4月终被平安集团联合珠海华发、深特科技以最高725亿元的价格收购,北大方正的破产故事引来一片唏嘘。
作为北大方正最受关注的板块,北大医疗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资本办医领跑者,拥有顶级的技术和医疗资源。
根据媒体报道,2020年北大方正医疗板块的营业收入虽有66.26亿元,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3.78亿。
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仅早先北大医疗开发物业资产的银行贷款部分,每年都需偿还7亿元左右的利息。
倚靠国资背景、融资颇为便利的北大方正,为了拓展业务版图,疯狂地进行并购扩张,然而因重规模、轻经营,没能给集团带来好的投资回报与现金流,反而资金链断裂、连年亏损,盈利和偿付能力不断下滑,负债超负荷,最终沦陷“卖身”。
作为7年前最早一批投资社会办医的“国字军”,首都医疗集团也因连续亏损多年,总负债17亿,最终不得不以2.6亿的底价卖身,由凤凰医疗集团接盘。
“喜欢假大空的东西,处事非常随意,不尊重客观的规律,而违背规律的人和事最终要受规律的惩罚,这就是规律的规律。
一些民营医院成了资本运作的标的,供热钱快进快出,而热度一旦冷却下来,其不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技术人才匮乏、经营压力大、发展空间小、技术人才缺乏、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立马浮现。
同时,民营医院虽在数量上偏多,但其市场份额远不敌公立医院,且在诊疗人次、床位数、卫生人员数、事业性收入四项指标上更远落后于公立医院。
面对公立医院强有力的竞争,民营医院该如何突破人才、技术、市场和管理体系方面的瓶颈,从而寻找到稳固的生存空间,这关乎他们的生死存亡。
“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是本公司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举措。
此前专注于线上布局、线下医院匮乏的平安想借此标的打造“医药险”闭环,对标联合健康和凯撒医疗。
于平安来讲,北大国际医疗集团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可以有效帮助平安发挥自身保险优势,形成”一手握保险,一手握健康“的同行竞争优势,所以“烫手”的北大方正恰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然而,平安能否为这个连年亏损的医疗集团注入新的血液,一个以商业保险为主业的企业如何能调整好医疗产业的治理结构?
平安愿意拯救北大方正,目的是为了加速其“医药险”创新融合,在大健康产业领域持续拓展布局,开启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李定纲看来,搞金融的平安想摸清医疗管理的套路,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其战略规划也许会与医疗服务本质背道而驰,最终无法深入医疗体系。
无论是平安、泰康、还是华润等社会企业办医,为了解决债务,这些企业可能会租赁资产,改变内部结构,抛弃高薪聘请的医疗专家,以囤积更多的资本为利于自身发展的规划做准备。
“跨界资本与医疗的打法糅在一起,只会带来‘资本不懂、管理人员不懂、医生更不懂’的负效应,最终导致融合体系混乱。
从大型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举办的集体所有制医院(如航天工业系统医院),到莆田系、东华医院等投资医疗行业的私人集团,再到华润、中信、通用等具国资背景的医疗产业和复星、泰康等民营医药企业,不同形式的资本都在介入医疗行业。
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3年至2018年中国境内医院并购活动回顾及展望》数据,2013年至2018年,中国医院共发生764起境内外并购交易,披露交易金额达1323亿元。
经过一轮又一轮资本整合,早期的国企办医院要么改制要么破产,而一些社企办医要么在资本循环中越陷越深,要么早已岌岌无名,又或者因投入阶段过长、盈利仍是遥遥无期。
对于这些在泥潭中挣扎的非公医疗机构,李定纲认为他们的思维格局是受限的,不少企业始终缺乏医疗服务生态构建的战略性思考,只重视利润增长点和高速化发展,而忽略了医疗背后的服务与文化价值。
“那些捞钱即走的逐利性资本,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更加不均衡,催生医生违背道德准则行为,加重整个社会的财政负担。
随着新医保、带量采购等政策倾斜,我国基层医疗市场正在急速扩容,在体量和综合服务能力上,公立医院仍旧是“主角”。
时间倒回至1835年,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在广州创建了“新豆横医院”眼科医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所私立西式医院,民营医疗实体初见雏形。
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明确允许个体开业行医,以作为公立医疗体制的补充。
进入千禧年,随着公立医院改制和社会办医的放开,公立医院数量逐渐下降,民营医院数量慢慢上升。
卫健委官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共有医院数量3.6万个,其中民营医院的数量达到2.3万个,占比超65%。
疫情期间,相比“国家队”发挥中流砥柱的抗疫主力军作用,非公医疗几乎没有发出什么声响,使其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李定纲看来,抗疫中的非公医疗不是不作为,只是难作为,公众都将板子打在非公医疗上,这实际上是一种很不公允的误判。
没有系统的正规的ICU的体系,也没有呼吸病医院,所以疫情突发之际,民营医院束手无策,只能尽点绵薄之力。
然2016年全国仅有10家血液病医院,5家胸科医院,2家传染病医院,专注于麻风病诊疗的医院数为0。
另外,十四五规划以来,尤其是在促进新基建,加大内驱动以来,各地方政府也在加大投入,大量建设公立医院。
“此番扩张必然会导致公立医院借助自身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在市场和医疗人才等方面虹吸非公医疗。
疫情爆发以来,很多民营医院面临较大的客流下滑,特别是消费医疗等非刚需领域,客流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段。
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民营医疗要如何走出经营困境?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作为公立医院的重要补充部分,民营医疗迎合的是人们对于专业化和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面对疾病预防、养生、延年益寿、身心整合等亚健康需求,民营医疗在资本整合下,本身拥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突破口。
然而,“许多机构深陷狭隘的思维格局,最终要么在资本循环中疲软,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在重组与改制下变得面目全非。
李定纲认为,民营医院想要能够生存与长期发展下去,就一定要知道天花板在哪里,并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
在李定纲看来,民营医疗要对现有市场格局有清晰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精准找到自身定位、拓宽格局认知。
在细胞治疗和数字化医疗渗透的时代,内科的外科化,外科的微无创化,微无创的智能化,最终促成了多学科的融合——这是一个重要的研发方向,也是那些具有雄厚资本力量的头部民营医院转型的大好机遇。
同时,像人工智能和智慧医疗,是疫情过后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和发展新方向,这种新趋势新领域并不是公立大三甲医院的特权,在资本的投入和引领下,反倒成为民营医疗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另一方面,作为公立医院的重要补充,民营医院应该进行减量提质,构建更好的服务体系,使服务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据了解,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消费医疗市场扩容空间巨大,如果参照美国的水平,中国消费医疗市场还存有7.6倍空间。
“如今各民营专科医院里的龙头企业(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正是抓住了消费医疗的发展机遇,其繁荣发展已为民营医疗指明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要想这样的道路越走越宽,李定纲认为不能将视线仅聚集在国内市场,国际医疗旅游,恰是拓宽道路的重要选择。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提交提案,建议加快建立国际医疗旅游产业体系。
国际医疗旅游实际上是医疗服务从地区化、本国化、内循环化向全球化的一次转化,是一个双轮驱动的外循环的发力。
它是个人医生品牌,医疗机构品牌,国家医疗水准,以及整体医疗软实力的外向输出,是大国软实力加竞争力的升华。
“一个不能参与国际医疗竞争的民族行业,就像我们不能参加奥运会一样,是国家的耻辱,是行业的耻辱。
此前,在美国《新闻周刊》发布的“2020年世界最佳医院”数据里,21个国家1500家医院中,中国无一上榜,这也说明了我国在国际医疗舞台上的表现远远不够,急待提升。
目前,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主要由公立医院的退休医生、部队减编,以及刚毕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组成,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结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民营医院出现了几面旗帜,如北京道培医院(血液病专科)、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肿瘤专科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血管病专科)。
“领头人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决定了头部民营医疗机构能够站在医疗行业与产业的制高点上,而底层医疗人员一步一步齐力向上,方可形成共同建设优质医疗服务的发展局面。
几家领先型的专科医院,之所以能够成长到今天,是因为他们在每个专科领域里头,都使用了独特领先、甚至优于国内大三甲医院的新型创新技术。
2012年,在一项针对儿童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 CAR-T 临床试验中,一个名叫 Emily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在二次复发无药可治的情况下,通过靶向 CD19 的 CAR-T 治疗,其肿瘤完全消失,至今患者依然健康地活着。
新型精准靶向疗法CAR-T的横空出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医学奇迹,在美获批之后,迅速引领了一批天价生物创新药的消费人群。
国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力量可以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在尊重行业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
民营医院现在应该进入一个减量提质,优化结构,关停并转,换新重组,挤出泡沫,以此唤醒起生机的发展新阶段。
版权声明:本站严格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不复制原创内容。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请于30日内联系,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网站邮箱;yuzhibolangzi@gmail.com 通知邮箱谢谢!
猜你喜欢
-
医疗大V亲自体验“一捂就倒” 本人称系正规渠道购买 无锡卫健委:七氟烷是管制药品医疗界新闻
前不久,广东佛山警方披露的一起奸杀案中,作案手法中一种含有“七氟烷”的物引发医疗界和科学界大V的讨论。 其中大V“江宁婆婆...
2025-07-06医疗快讯站 -
医疗界新闻近万医生提出辞职政府威胁吊销执照“硬碰硬”让韩国陷入医疗危机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林森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秦岭】因为近万名医生“集体辞职”导致医疗资源紧张,韩国政府23日宣布将医疗系统危机级别提升至最...
2025-07-06医疗快讯站 -
医疗界新闻佩洛西窜台台湾省来了!70年医疗一统:医闹、医保、医改两岸之间没什么不同!
一整夜的时间,两岸之间的新闻频频冲上热搜,爆了又爆。有些人在期待着什么,有人想要见证某些历史性的时刻。 我们没什么话要说,...
2025-07-06医疗快讯站 -
医疗界新闻未来的医疗长这样!中国智慧医院展览会将于2023年11月在沪召开!
您是否对医疗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充满期待?您是否希望通过智慧医疗技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水平? 如果是,请您务必要参加由中...
2025-07-06医疗快讯站